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名家

沂蒙凝望 青绿可染 郑现峰的《八百里沂蒙 青绿山水画》

来源:临沂信息港 编辑:小编 时间:2022-12-26 阅读:

那些别离了故土、又将丝丝缕缕的乡愁隐匿于笔墨的人,为故乡创作,是精神的回归,也是灵魂的需要。

1988年,郑现峰从青岛工艺美校毕业后分配到临沂工作,1994年,郑现峰辞职南下,从此南北相隔,“沂蒙”这两个字,不但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牵绊,也成为了他后来艺术创作的精神火种。

郑现峰说,他的美术启蒙,源自心灵手巧的母亲。

为乡邻画、剪鞋样、绘制鞋垫花样,这是农忙间隙的母亲信手拈来的事情,果实花鸟,枕套荷包,生活的美好,全凭那一双双因为劳作而粗糙但又异常灵巧双手创造的质朴艳丽的色彩来点缀与修饰。

1982年,读高二的郑现峰就借学校未拆除的防震棚作画室,开始了自己的美术学习之路。尽管那时候因为身处农村、信息闭塞,离真正的艺术自觉尚远,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兴趣的指引,让他没有停止学习,1984年,他顺利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他说,他永远感谢这开启了专业之路的四年珍贵时光,不单是老师们的专业和敬业给了他深刻的艺术启迪,青岛这座城市本身就蕴藏无穷无尽的艺术元素,这四年的涵养,让他受益终生。

1994年,郑现峰辞职后来到佛山,先是做玩具设计,后来又开办了玩具工厂,他们的产品广受欢迎,一度销往欧美日韩等世界各地,他说这一段时间是为了生存而安心创业的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玩具出口受到阻碍,他没有失落,反而真切地感受到一丝情绪上的悸动——终于到了可以从商业收心重归艺术创作的时刻。

被抑制的艺术情绪一旦被激发,其势之汹汹,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

2008年,他进入广东美院高研班师从张彦教授,开始了专业的山水画学习创作历程,他们北上太行山写生,又一路经泰山、登长城,一路寻访、一路创作,凡两年有余。

其间,他们也潜心临摹历代名作,体悟宋元画意的深远与山水技法的精髓。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画代表作也在他们的临摹课程之内。2013年,他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场参观了《千里江山图》展,近距离感受这幅山水巨制的震撼。为了学习青绿颜料的用法之道,他们又去西藏大学学习了矿物颜料的制作与使用,并且学习了唐卡的绘制技术。

2014年,郑现峰以沂蒙乡村集市为背景创作的第一张集市作品《好时节》问世,这幅反应了沂蒙集市真实场景的创作打开了他隐于心底的乡愁之门,也是他回望沂蒙、为沂蒙创作的开始,从此,沂蒙乡村集市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首选意象,2019年,他的《沂蒙集市》系列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

他说,农村孩子,每个人都有集市情结,尤其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的人们,集市,应该是所有人童年记忆里最为深刻的场景。帐篷交叠、人头攒动,无需刻意摩画,只需质朴的笔法,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艺术对观者美感的触发,全部奥秘便在于情动于衷。

沂蒙这个主题,一旦回到一个远离沂蒙故土又深深被眷恋和遥望的游子之手时,其中的艺术意味必是无穷无尽的。

早在2013年,郑现峰临摹《千里江山图》期间就隐约有了一个意念:王希孟的心里自有他的“千里江山”,我的心里也有我的那个“八百里沂蒙”啊,从此,或者因为这灵光一现的觉悟,或者因为心心念念的故乡的遥远,反正郑现峰的心一下子就被这个意念占据、充满,并且开始了悄然的准备。为此,他每年都会几次回到临沂,平邑是他的故乡,他的家乡就在曾子山脚下,对于九间棚、孟良崮、龟蒙顶、大青山、沂河故道、临沂变迁他几乎都了如指掌。他胸中的万千丘壑,就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沂蒙。

2018年,他完成了《八百里沂蒙》青绿山水的采风工作,正式开始了线稿的创作。

2020年开始的疫情,让他不能像往常一样一年几次回到故乡,看望父母的同时也采风和构思,这反倒更加激发了他创作的步伐。

今年,他的12米绢制《八百里沂蒙》青绿山水画稿已经完成初稿,这幅以四十年的修炼、三十年的回望、十多年的准备、五六年的勾勒完成的作品,是郑现峰以艺术家的身份献给故乡沂蒙的答卷。虽然以沂蒙为背景的各类佳作层出不穷,但是这样鸿篇巨制的青绿山水长卷对于沂蒙而言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对于郑现峰而言,这是起于乡愁、成于异乡、献给时代和未来的心灵之作。

如梦如幻、如琢如磨,现在回头看去,他之前所有的艺术积累与艺术经历,其实都是在为这幅《八百里沂蒙》青绿山水做着准备。

目前,创作正在创作细致绘画关键时期,期待他的作品尽早完成。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乡愁如寄,青绿可染。


相关阅读